top of page

PLAYS

Written & Directed by Liang Yen LIU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BA%BA%E5%8A%87%E5%9C%982020-logo-01_edited.png

寶玉
(MASTER BAO)

2022台灣戲曲中心「戲曲夢工場」委制節目
李清照感傷團繼2020年的小姐師父心魔神鬼《妙玉》以來,紅樓狎作之二,以經典人物賈寶玉為題,試圖探索真假扮演與聆賞嚮往之往復鏡像以外,第三種自覺的可能。自覺在此,便是親暱與信任。出於演員自剖與文化關照的目的,本案量身體裁,訪調研究,以藝人史為初心,通過80分鐘表演,展開二位戲曲表演者的職業歷程,呈現演員自覺的微剖面。

LQZ

妙玉

(ADAMANTINA)

《妙玉》一劇改編自台灣詩人楊牧80年代長詩《妙玉坐禪》,全劇分作二場「逝水」、「紫雲」,呈現在家尼姑妙玉對梅花與水的見解。本劇為2018、2019連續二年雲門創計畫獲資助項目,由兆欣主演,2020年台灣戲曲中心「戲曲夢工場」委製節目,於2020年12月首演。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庄下人

(THE PEASANTS)

《庄下人》:一種為善不得、為惡不能的感傷懷舊。
六男⼀⼥,在1930年代⽇據臺灣的北部客庄,⼀樁鴉⽚買賣、三段逆倫⾎案。究竟我們該如何讓商業⾾爭、⽗⼦情結、性別情慾的懷舊往事轉型⽽正義?
Original play from <LIANG Yun Da>(梁允達, 1934) by Chinese playwright Jian Wu LI(李健吾, 1906-1982)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婚禮歌手

(THE WEDDING SINGER)

愛的路上千萬里,我們一起深蹲去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許仙

(KHOO SIAN)

我們所求的理想,究竟是許仙法海的妄談,還是⽩蛇⻘蛇的摹揣?
台灣歌仔戲新⽣代全⽅位⼥⼩⽣/傳藝⾦曲獎最佳新秀演員/美國洛克菲勒基⾦會亞洲⽂化協會年度獎助全額受獎⼈/陳禹安習藝⼆⼗餘年第⼀齣全創作獨⾓戲。
a Taiwanese opera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馬伯司氏

(LADY MACBETH)

幽冥邪道的惡婆娘,你們在那森林之中做什麼呀!
改編自莎士比亞名劇《馬克白》,北京最美男旦劉欣然與台灣劇場怪才劉亮延,繼「曹七巧」後,攜⼿挑戰戲劇史上難度最⾼⼥⾓之⼀「⾺克⽩夫⼈」。
a Beijing opera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殺子報

(SHA ZỊH BAÒ)

This is your item description. Use this space to add a description of the services, products, team members or any other items you want to highlight on your site. Have a lot to say? Easily turn any item into a full page by clicking ‘Create a page from this item’ in the edit panel.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燕青

(INA TSHING)

⼀幅聽琴圖,半座玲瓏⽯。殘⼭剩⽔不⾒,談⾵論⽉無邊。
《燕⻘》靈感來⾃《⽔滸傳》第⼋⼗⼀回〈燕⻘⽉夜遇道君,戴宗定計出樂和〉。「李清照私⼈劇團感傷動作派」繼2015年奇愛之作《⽯秀》後,2016年推出全新巧計連環的純愛喜劇《燕⻘》。
本劇以燕⻘銜命商議招安為主線,鋪陳出燕⻘、李師師、宋徽宗之間的三⾓關係,並賦予宋徽宗《聽琴圖》與《題李⽩上陽台帖》嶄新的⽂化想像。
A Taiwanese opera, written by Ji Wen LEE, directed by Liang Yen LIU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石秀

(TSIO̍ HSIÙ)

《⽯秀》⼀劇的靈感來⾃於《⽔滸傳》第⼆⼗四回〈⽯秀怒斬潘巧雲,楊雄⼤鬧翠屏⼭〉與施蟄存的同名⼩說。⽯秀在《⽔滸傳》中是⼀個替⼈出⼒、好管閒事的拼命三郎。⽽上海新感覺派⼩說家施蟄存通過意識流的形式,呈現了《⽔滸傳》中拼命三郎「⽯秀」的內在糾結:「⽯秀對潘巧雲的暗戀,對義兄楊雄的輕視」等。將這名梁⼭好漢⾃卑的複雜思緒和另類的情欲描寫得⼊⽊三分,⾼度的戲劇張⼒引⼈遐想。
⽯秀的創作對傳統戲曲進⾏了⾰新與顛覆,拋下陳舊,甩開束縛,⽤現代⼈的想法去闡釋「⽯秀」,以傳統戲曲叛變者的⾝份成就這百⼋⽔滸的⾳樂新劇。更融⼊⼟味⼗⾜的臺灣那卡⻄節奏,噴飯指數爆表 。在情欲橫流、⼈性掙紮中,重訪⽔滸傳兄弟結盟「弒逆婦」戲碼,帶出了歌仔戲未曾得⾒的感官誘惑,⻤魅顛覆的異質性。在⼈物⾓⾊的⼼理描繪上下⾜⼯夫,使得《⽯秀》如此這般的另類露⾻,給出了⼀個「有溫度的感官時刻」。
A Taiwanese opera, written by Ji Wen LEE, directed by Liang Yen LIU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川端康成三部作:少年

(THE KAWABATA YASUNARI TRILOGY PROJECT: SHONEN)

本劇由三位當代東亞劇場藝術家劉亮延(台北),⼭縣美礼(東京),野添征爾(東京)共同倡議發想的創作計畫,歷時三年,最終完成⼀個三段式演出。三位導演共同探索⽇本現代⽂學桂冠作家川端康成之作,並以當代舞踏/聲⾳劇場/肢體劇場不同藝術表現類型表現川端康成三部作品:《少年》《⽚腕》以及《⽔晶幻想》。這個計劃是台⽇當代劇場藝術家先鋒性的創舉。
adopted from the letters written for intimate classmate in the high school age by Kawabata Yasunari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白蘭芝

(BLANCHE)

李團六個⼥⼈最後⼀號作品,上海話劇藝術中⼼與李團聯合製作,台滬合製爵⼠⾳樂劇。本作改編⾃⽥納⻄・威廉斯著名作品《慾望街⾞》,著眼⽩蘭芝與妹妹史黛拉之間姐妹對話,並由上海話劇藝術中⼼當家演員⾺⻘莉、韓霜攜⼿主演,台灣知名⾳樂創作⼈柯智豪創作⼗⼆⾸扣⼈⼼弦爵⼠樂曲。2013年推出,臺北、上海演出32場。從舞台視覺、聽覺、場⾯調度之節奏到⽂本翻寫,《⽩蘭芝》無疑是李團集結過去藝術創作歷程之⼤成的作品,優雅、美倫、銳利、纏綿⼜溫柔。
a musical, adopted from <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> by Tennessee Williams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猶自羞駝男盜令

(THE COY HUNCHBACK STEALS HIS MATERNAL DECREE)

本劇改編寺⼭修司名作《⻘森縣的駝男》並結合京劇《四郎探⺟》,是李團寺⼭修司折⼦戲第⼆部作品。松⼦⼩姐莫名其妙繼承家產,並開始揮霍無度樂善好施以報復夫家展開。原來松⼦本為⼥傭,少時被少爺強姦⽣下駝背怪胎,怪胎⻑⼤成駝男,⼀路偷回家裡來。松⼦款待這個⼩偷,還替他擦澡⼿淫。李團2011年環境劇場製作,⼤膽啟⽤⽇本全男歌舞伎團「花組芝居」及劇場⽇本名導宮成聰班底演員跨國搭戲。
a Beijing opera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初飛花瑪莉訓子

(MARIE EDUCATES HIS SON AT VIRGIN FLOWER FALLING)

李團揉合戰後⽇本藝術家寺⼭修司(Terayama Shuji)劇作《⽑⽪瑪莉》與京劇《三娘教⼦》,開啓嶄新奇觀式⾵格戲曲。鎮⽇捉蝴蝶的絕⾊美少年欣也被⼈妖瑪莉所豢養,管瑪莉叫媽媽,瑪莉寵溺且變態的教導欣也「如何成為⼀個男妓」,目的卻是為了復仇,要讓他成為「⾁體垃圾桶」。李團2011年新作,於台北、北京兩地演出。
a Beijing opera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夏綠地

(CIA LYU DI)

本劇改編自美國小說家Charlotte Perkins Gilman的自傳小說《黃色壁紙》(The Yellow Wall Paper)。女作家夏綠地懷胎十月分娩後卻得了產後憂鬱症,卻被自己丈夫送到了精神療養院,在院裡遇見海倫,與海倫開心的分享自己的日記,兩人玩起角色扮演的遊戲,海倫也告訴夏綠地她的故事,原來海倫生產後把自己女兒殺了,並被丈夫送到了精神療養院,而夏綠地根本不存在。本劇2010年在台北公演,2013年參加亞洲當代戲劇節(ACT)推出復排版本。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陳清揚

(CHEN CHIN YANG)

2010年上演,李團第四號作品,由詩人編導劉亮延醞釀九年編劇製作,專為劇場演員王世緯量身打造之八十分鐘不間斷獨角戲。本劇藉中國知名小說家王小波的小說《黃金年代》裏的人物陳清揚發聲,以女主角的觀點重新描述原著男主角之言,探討人的精神狀態,記憶與事實的辯證關係,透過充滿熱情與罪惡的獨白,從記憶、精神到肉體,呈現出一位60年代文革女知青豐沛跌宕的懺情錄。 該劇奠定李團作為華文戲劇圈獨角戲專門的品牌。演後已有多篇學術評論發表。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劉三妹
(LIU SAN MEI)

一間殘破老店掛牌營業,三個慰安婦─劉三妹、阿春、蔡金花為了滿足新時代性需要,再次奉獻自己的專業,戰戰兢兢不敢怠慢,全劇描繪三人終日等待但無人聞問的過程。劇中音樂採集多首客家山歌,閩南歌仔調,日本能劇、演歌、軍歌、兒歌等素材,表演聲腔援用戲曲風格,服裝舞台大膽呈現。李團2008年推出電視版《劉三妹》,同年榮獲電視金鐘獎最佳美術設計,09年製作舞台版《劉三妹》並於全台巡演。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白素貞

(BAI SU ZHEN)

《白素貞》是李團第二號作品,大膽挪用了日本歌舞伎、台灣歌仔戲,甚至包括法國現代樂派等不同元素,交互比對中日兩個文化脈絡的民間傳說《白蛇傳》與《道成寺》,透過這個重要的關於異化的文化符號—「蛇」,以及「白蛇」「許仙」「法海」「清姬」「安珍」之間的多重否認關係,展現尖銳的自我批判意識。本劇於2006、2007年巡演兩岸多場,亦曾在台南古城外舉辦戶外公演,不設劇場燈光,通篇以蠟燭光火展開白素貞與清姬穿越人蛇的故事。
A Kabuki forgery: to become a human

%E6%9D%8E%E6%B8%85%E7%85%A7%E7%A7%81%E4%

曹七巧

(CIAO CI CHAO)

《曹七巧》取材於張愛玲經典中篇小說《金鎖記》。全劇濃縮了寡婦曹七巧既哀怨瘋癲又陰暗婉轉的一日無聊生活,全篇獨白一萬餘字扣除標點全為絮叨廢語。該劇不以激烈的故事情節為劇情推動主線,而是另闢蹊徑,注重曹七巧身在封建家庭桎梏下的個人情緒感受。京劇元素凸顯出濃濃的中國情調,唱詞文白結合,頗具獨立風格。本劇2005年由台東劇團製作首演。至今已推出至少五個不同的版本,中日名家驚艷,獲獎無數,演出已破100場次。
A Beijing Opera: a widow and her daylong complaining

我們的蛇

(OUR SERPENT)

2001年台東劇團製作​

Contact

一天當腸子塞滿氣

(WHEN I BLOAT)

1999年台東劇團製作

Contact
bottom of page